摘要:文章利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收录的1017篇共同富裕相关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学界对共同富裕的研究最早出现在1992年,呈现长期稳定,短期波动性增长。(2)该领域研究学科高产作者群尚未形成,研究者、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关系较为松散。(3)通过对共同富裕研究的关键词分析,主要有四个研究重点: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共同富裕政策演进、实现共同富裕的难点、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4)不同时期研究前沿依次是“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如何防止因市场经济导致的两级分化”“如何在新时代实现共享发展”。下一步应加强多学科交流与研究;出台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加强实证与案例研究;协调好市场、政府、慈善之间的关系,合力促进共同富裕。
关键词:共同富裕;研究进展;CiteSpace;文献计量
中图分类号:F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22)05-0024-12
一、引言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就是不断带领中国人民追求共同富裕,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历史。近年来,从国家层面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明显加快。2021年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是时代赋予的重大命题,是现阶段全体中国人民的热切期盼与奋斗目标。尤其是中国当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区域发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群体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依旧较为严重。准确理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
2021年以来,学术界对共同富裕的研究越来越热。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势,已成为学界的共识。张来明等对促进共同富裕的内涵、战略目标与政策措施进行了研究,认为促进共同富裕有助于推进收入分配公平和社会全面进步。关于共同富裕的研究出现于20世纪末,如张诚提出共同富裕是中国伟大理想和必由之路。但关于共同富裕的综述性文章尚不多见,难以从总体上把握共同富裕研究的发展脉络与研究重点。正基于此,本研究拟通过运用科学知识图谱分析软件CiteSpace全面、系统性分析共同富裕有关文献,绘制核心作者共现、关键词共现与聚类、突现词等知识图谱,旨在明晰当前共同富裕的研究现状,发现已有研究不足,提出研究展望。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陈超美教授研发的CiteSpace软件是文献计量学研究者最为公认的技术之一。CiteSpace软件可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厘清研究领域整体发展状况,已经在诸多领域普及应用。本研究采用CiteSpace软件作为分析工具,研究共同富裕相关文献的核心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绘制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呈现。
核心作者引领学科发展的带头人,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学界较常采用普赖斯定理确定核心作者。具体公式如下:
式中,Q为核心作者最少发文数;C为发文数最多作者发文数。
关键词是文章研究内容与主题的高度凝聚。关键词频次越高表示关注度越高,中心性越大表示越重要,关键词突现度可以反映某时间段相对突出的研究热点,而关键词聚类则可以总结研究文献的研究重点。
研究文献全部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搜索时间节点为2022年3月19日。考虑到共同富裕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名词,且具有独特的语境,基本上不存在同义词的情况,所以直接选择检索“篇名”包含“共同富裕”的文献。为了保证文献的学术价值,只选取入选CSSCI、CSCD、核心期刊的文献。而后采取了人工核对的方式对获得的文献进行核实,剔除内容无关条目,共获取文献1017篇。
三、研究进展情况
根据本文搜索条件的设定,最早出现的年份为1992年,30年来发文数量总计1017篇,呈现出长期稳定,短期波动性增长,总计有三个文献数量突增期(图1)。1994—1995年是第一个文献突增期,爆发性增长到55篇及以上。2011—2014年是第二个文献突增期,关于共同富裕的研究由往年的十几篇突增到33篇,并且热度持续保持到2014年,年均在30余篇。2021年是第三个文献突增期,关于共同富裕的文章由前数年年均20篇左右,突增到198篇。而2022年仅截至3月19日就已达到141篇。本部分将对核心作者与机构、重点研究主题、阶段性研究前沿进行分析。
图1 历年共同富裕研究发文数量
(一)核心作者与机构
学者孙武安发文篇数最多,共发文10篇。根据公式(1),将发文篇数在3篇以上的学者列为核心作者,共得到20位(图2)。其中孙武安发文10篇,李实发文7篇,卫兴华发文6篇,于成文、杨兴林、赵学清各发文5篇,陈映、蒋永穆、范从来、杨宜勇、何文炯、万海远各发文4篇,丛松日、何干强、冉昌光、唐任伍、孙居涛、宋善文、左伟、朱步楼、王成稼、王明姬、白永秀、肖玉明、郁建兴、陈基平各发文3篇。根据赖普斯定律,只有核心作者发文占总发文量50%,学科高产作者群才形成,经计算该领域核心作者总发文数仅占论文总数的11.21%。各核心作者基本均为独立研究,缺乏合作,但近一年来也出现了李实、陈基平、何文炯、万海远为核心作者的合作群。
核心科研机构与核心作者一样具备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发文8篇,根据公式(1),将发文数在3篇以上(含)的机构定为核心机构,列示于表1。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机构在署名时并未使用二级机构名称,如发文数7篇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发文数3篇的北京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其原因可能是其一级机构直属作者发文,所以本文并未归属到二级机构。同时考虑到将二级机构归属到一级机构,可能造成难以分析作者的学科属性,故也未将二级机构合并到一级机构。关于共同富裕的研究机构基本上都是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研究机构,基本都是中国较为顶级的人文社科领域的机构,如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表明共同富裕研究较受顶级科研机构关注。但从机构合作关系来看,研究机构间合作强度较低,基本没有跨机构的研究。
图2 共同富裕研究核心作者共现图表1 共同富裕研究核心机构及其发文数
(二)重点研究主题
通过关键词共现得到节点756个,连线1767条,网络密度0.0062。从节点数量众多和连线数量可得,共同富裕研究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关键词较多,但是关联强度不大(图3)。关键词出现频次和关键词的中心性往往代表着领域内基础研究的方向。关键词频次最高的前15位依次分别为: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生产力、邓小平、收入分配、收入差距、市场经济、按劳分配、贫富差距、公有制、毛泽东、两极分化、基尼系数、先富起来、和谐社会(表2)。中心性高于0.1的关键词较为重要,只有共同富裕关键词超过了0.1,这也说明了共同富裕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关联强度不大。
图3 共同富裕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表2 共同富裕研究高频关键词和中心性列表
通过CiteSpace的关键词聚类可以探讨该领域研究主题,结合频次、中心性、突现性等功能可以判断不同时期的研究特征。运行CiteSpace进行关键词聚类生成图谱(图4)。网络模块化评价指标聚类模块值(Q值)为0.5652(当Q值>0.3,表示聚类较好),网络同质性评价指标聚类平均轮廓值(S值)为0.9467(S值>0.5,表示同质性较高),说明该图谱网络聚类合理。CiteSpace终究是一种文献计量辅助软件,虽然可以从客观角度分析研究主题方向,但往往容易忽视某些特征不突出,但很重要的研究内容,不能完全作为确定主题方向的依据。所以,本研究在征询专家意见,结合关键词频次和中心性、聚类,最终判断共同富裕研究主要有四个重点,分别是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共同富裕政策演进、实现共同富裕的难点、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
图4 共同富裕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1.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理论
“社会主义”关键词出现了113次,仅次于“共同富裕”关键词。出现次数较多的“生产力”“按劳分配”“公有制”等关键词,也都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重要表达。在关键词聚类方面,社会主义(#1)、生产力(#2)等都为独立聚类。综上归纳共同富裕研究的第一个重点是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早期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就提出,共同富裕是指人民群众齐心协力互帮互助地参与到社会的劳动生产中去,实现全体人民精神与物质上的富足,最终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关于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点共识。
一是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重要标志。只有把蛋糕做大,然后再合理分配,每个个体分配到的份额较大,才能称之为共同富裕。
二是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要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体系,以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公有制的形式由来已久,原始社会的生产资料归公,只解决了“共同”,却没有解决“富裕”。资本主义以最大化榨取剩余价值为目的,导致其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而是造成两极分化。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体系,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变为社会占有,保证了蛋糕属于全体人民所有,确认了蛋糕的所有权,才能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同时,马克思认为,资本利润和工人工资互成反比,导致了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的利益对立。社会主义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消灭了剥削,解决了如何分配蛋糕的问题,充分发挥人民的劳动积极性,兼顾效率与公平。
三是实现共同富裕,不追求平均分配,也不追求同步富裕。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期,人们将共同富裕普遍理解为平均富裕、同步富裕。改革开放后的经验证明,共同富裕不是财富绝对平均,允许差别富裕更能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是动态发展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不同人群不仅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时间上也会有先有后,不可能齐头并进。”
2.中国共产党的共同富裕政策演进
从关键词频次来看,“邓小平”关键词出现了38次,“毛泽东”关键词出现了21次。而从关键词聚类来看,“毛泽东”(#3)聚类包括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不同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主要代表人的关键词。通过对关键词所属论文的分析,该聚类实质是反映了党的不同时期的共同富裕政策。而“演进过程”(#12)则包括了“空间范围”“二元空间”“地域过程”“空间布局”等关键词,反映了不同时期共同富裕形势的变化。综上而得共同富裕研究的第二个重点是中国共产党的共同富裕政策演进。以下分三个阶段进行分析。
一是计划经济下的共劳共富。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农村地区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形成了以人民公社为主导,进行农业合作化生产的道路。而在城镇地区,消灭了资产阶级剥削和生产资料所有制,包分配包就业,实行平均主义下的按劳分配,逐步建立起失业救济、劳保、公费医疗、大学免费入学等社会福利制度,一定程度上减少贫困。但对于共同富裕也有过不正确认识,在实践上走过弯路。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下的先富带后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松动,开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市场竞争与市场选择,解决无效劳动与无序生产激励,整个社会价值创造与财富积累不断丰富。邓小平同志指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其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确立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推进共同富裕。而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促进共同富裕的制度安排。
三是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共享发展。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发展了共同富裕理论,以共享发展理念为先导,从制度层面坚持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共产党人按照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要求,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组织实施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从未如此接近共同富裕的历史目标。
3.实现共同富裕的难点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从关键词频次来看,“收入差距”关键词出现了32次,“贫富差距”关键词出现了22次,“两级分化”关键词出现了18次,“贫富差距”关键词出现了22次,“基尼系数”关键词出现了16次,“收入分配”关键词出现了15次。而从关键词聚类来看,与共同富裕难点有关的主要有相对贫困(#13)、收入差距(#4)、农村(#10)、基尼系数(#6)。经过对关键词和相关文献的分析,实现共同富裕的难点主要在于城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行业收入分配不公、劳资收入分配失衡等问题。以下分开论述。
一是城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我国2019年基尼系数为0.465,在国际上都处于较高水平。单看城市和农村内部,两者的基尼系数都小于或等于0.4,尚未达到基尼系数预警线,在国际上仅是中等水平。2020年我国城乡收入比高达2.56,在全球范围内都是较高的。有部分学者认为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其根据是Kuznets提出的地区收入差距随经济发展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关系。但也有学者认为长期的“城市偏向政策”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因,尤其是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财政制度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异。
二是行业收入分配不公平。因不同行业生产能力的不同,导致收入差距是可以理解的,而垄断导致的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则非常不公平。部分行业的行政垄断以及高新技术行业收入过高等原因,导致我国行业收入差距显著。垄断是共同富裕的天敌,它影响市场价格信号正常发挥、行业间企业间的公平竞争、消费者福利的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科技进步。推进垄断行业市场化改革,放松或取消竞争性业务的进入管制,以促进市场竞争已成为学界共识。
三是劳动、资本收入分配失衡。为了解决资本、技术等约束要素供给,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允许资本等要素分配相当一部分收益。当前我国的劳动报酬份额接近50%,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发达国家劳动报酬份额基本维持在60%左右。“资强劳弱”格局的原因有可能在于国有企业就业规模下降、政府监管不到位、工会力量薄弱。未来坚守公有制主体地位,提高劳动收入份额,防止财富集聚与阶层固化,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举措。
4.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
共同富裕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的夙愿,怎样实现共同富裕至关重要。从关键词频次来看,“市场经济”关键词出现了25次,“按劳分配”关键词出现了23次,“公有制”关键词出现了21次。而从关键词聚类来看,与共同富裕实现途径相关的聚类词汇主要要有乡镇企业(#7)、市场经济(#8)、扶贫攻坚(#9)、党支部(#14)、富裕村(#25)、南街村(#22)。经过对关键词和相关文献的分析,本文总结学者观点,以及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8月17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讲话,归纳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构建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共同富裕,需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其中市场分配和政府分配是研究的重点。市场机制是调整收入分配最优的方式。古典经济学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导致了经济危机和贫富严重分化。而后凯恩斯提出政府干预,缓解了资本主义矛盾,但却是以新的形式累积起来。我国市场经济尚未完善,需要打破垄断,促进公平竞争,完善初次分配,更好发挥市场作用。但市场调节不能自发地实现共同富裕,因此需要发挥政府调控作用。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在收入分配中,政府更能承担协调作用。完善政府职能,进一步减少中低收入者税负,加快个人所得税、资本利得税、财产税等税收征管体系改革,提高政府转移支付效率已经成为学界共识。
二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三十年来,私营、外资经济的比重已经明显扩张,部分学者认为,只有改变私有制严重扩张的态势,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的问题。只有在公有制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才能实际上将社会物质财富分配给社会大众,实现个人与公共利益统一的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强调公有制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主导作用。
三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国贫困人口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集中生活在偏远山区,交通困难信息闭塞。贫困人口无法平等地获取许多产品和服务,落入“贫困陷阱”。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但城乡区域差距较大的国情依旧存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部分学者对工农关系、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进行研究,认为乡村振兴是我国农村结构转型的关键,有利于巩固脱贫成效,应对城镇化发展后的农村“空心化”“老龄化”,是新时代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部分学者则提出乡村振兴重点是打破城乡要素市场壁垒,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
四是大力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国城乡教育、养老和医疗等公共服务差距较大。城乡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软硬条件存在差距。农村适龄儿童少,教师人才队伍流失,留守儿童的义务教育质量难以切实保证。城乡居民养老待遇差别较为明显,标准不一致。随着老龄化逐渐加重,养老保障水平难以完全匹配养老需求,特别是农村养老服务将面临新的挑战。城乡间医疗资源差距也较为明显,不同群体间医疗待遇差别较大,医疗服务过度与医疗服务不足同时存在,医疗资源存在分配不均等。下一步要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保障学前教育、完善资助体系、促进充分就业,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完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完善兜底性社会救助体系,提升各群体公共服务享有的实际水平。
(三)阶段性前沿研究分析
突现词是在某时期内使用频次增长明显的关键词,常用其展示不同阶段研究前沿(见图5)。通过对共同富裕突现词进行研究,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图5 共同富裕研究关键词突现图
一是1992—1999年,有关共同富裕的研究前沿是“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突现词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先富起来”“按劳分配”“市场经济”“部分先富”等。这些关键词的突现与时代发展密不可分。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允许部分地区和人群先富裕起来,先富带后富,为中国的共同富裕道路指明了方向。此时期的学者也对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展开了大量研究,较多学者认为中国要想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解放生产力,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二是1999—2015年,有关共同富裕的研究前沿是“如何防止因市场经济导致的两级分化”。突现词是“两级分化”“贫富差距”“邓小平”“毛泽东”“和谐社会”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发展使得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但市场根据各类生产要素边际贡献进行分配,非平衡的经济增长并不能保证增长的成果供所有人共享,必然会导致较大的收入分配差异问题。收入差距的高峰期出现在2005—2010年,基尼系数持续保持在0.48以上。从“两次分化”“两极分化”两个突现词时间跨度分别是1999—2016年和2000—2018年,可明显看出收入差距一直都是此时期的研究热点。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部分学者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试图去解决持续扩大的两极分化趋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部分学者则研究和谐社会理念,认为应该构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与和谐发展的制度安排。
三是2012—2021年,此时期内有关共同富裕的研究前沿是“如何在新时代实现共享发展”。突现词是“新时代”“共享发展”“收入分配”“乡村振兴”“三次分配”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新时代是“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解决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新时代的主题。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享发展成果,提高三农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同时,202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四、研究展望
本研究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关于共同富裕的研究文献进行信息挖掘和整理,展现了文献数量时间演变、核心研究者和研究机构的分布,分析重要关键词频次和中心性,进行了关键词聚类与研究前沿分析。结合研究情况与实际,提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下一步解决思路。
一是共同富裕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缺乏其他学科研究。随着共同富裕研究的不断深化,关于共同富裕的领域研究已不再是哲学范畴,应该更多地倾向于应用研究。下一步应加强多学科交流与研究,提倡多学科参与。加强共同富裕的法理学研究,完善共同富裕相关制度的立法保障。鼓励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学科研究人员在相关领域开展人力资本积累对促进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鼓励公共行政、社会工作等学科对公共福利促进共同富裕的实务性研究。
二是共同富裕的界定标准尚不明确。当前对共同富裕的标准主要是基于收入,但共同富裕的标准并不局限于此,财富积累和精神层面富裕也应纳入共同富裕的考虑范畴。标准不明确,难以准确衡量共同富裕程度,影响政策执行,也不利于学术研究。下一步邀请知名专家,研究出台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统计部门应加强对市、县级情况调查统计,丰富调查指标,并对外公布,提供给科研人员使用。
三是共同富裕研究以理论分析为主,经济学实证与案例分析研究较少。当前对共同富裕的研究大多局限于理论分析,而对于共同富裕的案例分析,以及各关键影响因素对共同富裕的显著性如何研究较少。下一步应重点加强实证与案例研究,构建合理的经济学模型,利用扎根理论等定性方法深入探讨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四是缺乏三次分配制度协调联动促进共同富裕的研究。当前对共同富裕的研究重点在于市场主导的初次分配和政府主导的再分配,也开始出现了社会主导的第三次分配研究。但当前研究基本上都是从市场、政府、慈善等单一角度出发,如何协调好市场、政府、慈善之间的关系,合理促进共同富裕的研究尚不多见,下一步应重点围绕市场、政府、慈善的特质,就如何使三者协调联动,合力促进共同富裕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