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土地作为一种文学命题有着较为深远的文化意义和母题形态,人类的文化之根深深的根植与深沉而厚重的土地,并因此成为人类文化的强大载体与象征符号。关于土地的书写不仅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文学命题,也是一个关于人类的话题。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土地会被赋予不同的文化涵义。作为一个典型的文化符号,土地是20世纪乡土文学中作家们一再书写的重要意象,对大地母亲的赞美与眷恋一直是乡土文学的重要源泉。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影响是无可估量的。尤其是新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展开,多元文化语境的影响,土地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变化和文化裂变,有关它的书写显现出了许多不容忽视的新质,有着不同于以往的显著变化。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土地荒漠化程度日益加重,大量的农耕用地荒芜;文化的裂变使得乡村土地为核心的价值文化体系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动摇,农民们以前固有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土地不再是他们的生存之本。农村原有的生存秩序以及和谐状态被打破,漂泊在城市的农民们面对着钢筋水泥,对土地只剩下了回忆。然而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土地被抛弃的命运或许也将是大势所趋,作家们在留恋与困惑之间徘徊却又无能为力,是该坚守土地还是放弃土地是矛盾的冲突和焦点,本文试就这样的文化现象做一尝试性的探究。
关键词:新世纪;土地书写 ;文化语境 ;
彭岚嘉: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燕:1980年8月,兰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工作单位:兰州财经大学商务传媒学院。
16年5期,彭岚嘉 许燕:新世纪乡土小说中土地书写的文化审
2016-06-01 来源:
相关热词搜索: 16年5期,
上一篇:16年5期,邹建军:论姚贝娜歌曲的美学追求及其文化地理根
下一篇:16年5期,周光庆:胡适《墨子•小取》诠释方法论新探
期刊简介
主办单位:兰州市社会科学院
刊期:月刊
主编:曾月梅
副主编:王望
编辑部地址:兰州市金昌北路75号
通讯(投稿)地址:兰州市中央广场邮局《兰州学刊》信箱
电话:8801976
邮编:730030
Email信箱:LZXK@chinajournal.net.cn
Email信箱:LZXK@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