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文章 >  

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基础、内在机制及实施建议
2024-12-31   来源:张夏恒   

摘 要:新质生产力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有必要进行系统探讨。新质生产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相同的逻辑基础,两者都处在共同的时代背景,并具有相同的关注视角,如强调技术创新的价值、注重数据要素的配置、依托产业的转型升级。从内在机制看,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颠覆式变革,通过要素创新配置实现对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为更好发挥出新质生产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用,建议注重科技创新成果的研发与应用,注重老产业转型与新产业培育,注重内需市场优势与外需市场机会,注重人才、数据等新要素培养与孵化,以期能更好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进而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据要素;数字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24)11-0113-07


2024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系统梳理了新质生产力,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与重要着力点;清晰地界定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即: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我国经济发展历经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快速增长,同时也伴随着产业结构失调、创新动力不足、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等一系列问题,尤其近几年面临有效投资不足、内需消费疲软、外部循环堵塞、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等内忧外患,当前经济社会亟需高质量发展。所谓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遵循这一逻辑,应该是具备创新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开放性以及共享性的经济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而新质生产力已在实践过程中涌现,并呈现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源动力与支撑力。而且,无论新质生产力还是经济高质量发展,都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尤其新质生产力的出现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基础


(一)新质生产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处于共同的时代背景
无论新质生产力的出现还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出,都是置身于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也都是出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进程中。此时,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本质性变化,对经济发展及生产力更新都带来新的刺激。与之相匹配的是从“经济新常态”演进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从“新发展理念”演进到“新质生产力”,这个演进过程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推进。传统生产力主要关注数量与效率的提升,却忽略质量、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经济发展过程看,我国在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后具有了巨大的量的积累,所依靠的生产力再继续追求数量与效率不仅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无法满足人们对高品质产品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活需求。与此同时,经济发展正从高增速到高质量的转型阶段,因此涌现出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恰好反映出传统生产力的局限性,也是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由此可见,无论是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还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出现,都具有相同的时代背景,也是进入新时代所产生的发展需求。
(二)新质生产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强调技术创新的价值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与科技进步以及技术驱动的产业变革关系紧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与传统的以大规模、高强度、高密集为主要特征的工业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与经济发展趋势。不断涌现的新兴技术势必会带来诸多的创新,其广泛应用使得企业能够更加灵活、高效地研发、生产与管理,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进而驱动新质生产力的涌现。尤其在数字技术驱动下,通过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及数字经济等方面,促进新质生产力的产生与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强调新发展理念的指导,是以创新为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而科学技术尤其数字技术所驱动的科技创新能够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能够引导产业变革,使得经济发展摆脱传统增长模式,迈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尤其通过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带动新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正是将新兴技术与经济发展进行有效结合,进而推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转变。这一逻辑之所以能够形成,恰符合新质生产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所强调的科技创新的价值导向。
(三)新质生产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都注重数据要素的配置
新质生产力是由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而催生的,而作为数字时代中新型生产要素,数据便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生产要素。通过数据要素市场化能够促进数据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深度开发,进而提升数据利用效率和水平,使得数据要素的高效配置成为新质生产力涌现的基础。数据要素能够参与到生产、生活、消费全过程,并与传统生产要素深度融合,提高单一要素的生产效率与要素间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生产要素的裂变,优化资源配置和价值倍增,进而推动着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指数增长,这也成为新质生产力涌现的核心标志。强渗透性和高替代性是数据这种新生产要素的基本特征,数据一方面可以降低生产要素流动的壁垒,另一方面又能够赋能传统生产要素的数字化转型。数据要素配置牵引着资本、劳动力、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的有序流动,能够推动形成包括个人、组织和政府在内的多主体参与的统一大市场,实现上下游产业全链路的协同,从而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数据生产要素不断普及下,数据产业也在不断加速发展,无论是数据产业还是其所催生的新型产业都会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不仅如此,数据赋能效应会加速释放,进而体现出数据的乘数效应,不仅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涌现,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新质生产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都依托产业的转型升级
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看,新质生产力是由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所催生的。这比较好理解,因为新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新质生产力所能直观地物化表现。培育与发展新质生产力需以产业为依托,这里不仅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更包括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依靠新兴技术所产生的新业态,这些都构成了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基础。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样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依托,通过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来满足新时代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无论新质生产力还是经济高质量发展都会注重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也会注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实现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在促进新质生产力涌现的同时也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所以说,新质生产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都需要依托产业的转型升级,这既包括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也包括数字产业化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


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


新质生产力的出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在新技术不断应用趋势下,更好利用现有资源,推动新型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提高生产力效率与质量,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更注重经济结构合理性、质量效益与可持续,进而体现出与新质生产力一脉相承的新发展理念。犹如前文所述,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了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通过科技创新衍生新动能、新产业和新模式。因此,分析新质生产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架构,需结合新发展理念的指导思想,从“科技创新—要素创新—产业创新”的动态发展视角展开。
(一)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颠覆式变革
正如新发展理念所强调的创新,其狭义层面的理解包括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其广义层面的理解又包括规则、标准与管理的创新。从狭义层面看,工业化技术演化到信息化技术再演化到数字化技术,既能够作用到经济发展的产业体系,如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及催生新兴产业,也能够作用到产业结构的优化,如技术进步带来技术含量更高产业比重的提升;科技创新依赖技术进步但又升华于技术进步,更关注从无到有的突破。我国一些从零到有的行业,尤其受国外制裁导致卡脖子的行业突破,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颠覆式变革。从广义层面看,一些适应经济发展新模式下的新规则、新制度、新标准与新管理都代表着科技创新带来的赋能成果,也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推广提供保障体系。无论是新质生产力还是经济高质量发展都是扎根于推动科技创新以及科技创新成果的赋能效用。科技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全过程的应用,尤其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深度渗透进而转化为实际的生产能力,促成并引发经济发展的颠覆式变革。我国在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领域不断发力,一些关键性核心技术得到了突破,在超级计算机、量子信息技术、大飞机制造、新能源技术等领域成果斐然。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以新业态、新产业和新商业模式为主要内容的“三新”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17.36%,经济增加值超21万亿元,以“三新”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不断扩张,不仅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形成,也成为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创新是推动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动源,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驱动下,尤其是计算机、互联网及新兴数字技术的不断出现与广泛应用,催生出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这是典型的科技创新引领的过程。科技创新带来产业体系、经济体系质的飞跃,也正推动着经济发展的颠覆式变革。
(二)要素创新配置实现对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
进入新时代,传统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减弱,新兴要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用日益凸显,以技术、数据为代表的新兴生产要素,在经济生产活动中的价值不断被放大,发展新质生产力恰是要充分发挥要素创新作用,尤其以技术、数据等新兴生产要素来优化、改善要素资源配置,从而能够发挥出对经济发展的数据乘数效用。从技术要素看,我国技术要素市场活力不断释放出来,全国技术合同交易额有望从2018年的1.77万亿元到2025年突破5万亿元。从数据要素看,我国数据交易市场同样在快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数据交易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这代表着新兴要素资源的价值不断得到释放,其对生产效率的乘数效用不断得到体现,成为新质生产力涌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新型生产要素的乘数效应不仅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通过培育新兴产业得到体现,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都在加速形成,这也成为技术要素与数据要素作为新兴要素推动新质生产力落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场景。从新兴要素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层面看,数字技术在工业制造、现代农业、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科技创新等领域的融合与推广,使得这些行业实现了转型发展。从新兴要素培育新兴产业层面看,随着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更多行业与领域会成为数据作为主要生产要素的主要领域,随之会涌现出很多的数字经济新业态、新产业。新兴要素在自身发挥作用的同时,还牵引着传统要素的跟进变革,新兴要素与传统要素的优化组合与协同会推动技术、模式、业态和制度等方面的创新,从而有效推动全生产要素的增长。在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数字化、数智化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特点,也在推动数据要素与技术、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的融合,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从产业层面看,新质生产力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也离不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关注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的新制造,以高附加值、智能化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新服务,和以数字化、全球化为主的新业态,由此发挥出通过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产业克服短板,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成为经济新格局转型的排头兵,引领、创新、驱动生产力,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更会将传统制造业与数字技术、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促进数字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改造,促进传统制造业实现从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的战略性转型,助力经济发展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迈进。不仅如此,新质生产力会驱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良性互动,推动产业上下游互联互通,进而实现全产业链的质量与效率提升,实现传统产业更新换代。从新服务维度看,依托社会分工深化尤其是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分工使得服务成为生产力的重要构成,遵循这个逻辑便出现了面向新质生产力的新服务,该新服务是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中,对全球产业链都具有控制力的生产性服务业。从新业态维度看,既包括培育新业态,也包括推动传统业态转型,尤其在新业态培育方面核心又在于推动产业变革。新质生产力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过程中,都是将新兴技术激发的新模式应用到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也都与全球化存在紧密关联,通过推进内外贸一体化进而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新业态还得益于数字化,在继续夯实消费互联网的基础上更要致力于产业互联网发展,尤其注重国际国内的产业互联网互联互通。


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建议


区别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涌现出的生产力新质态,也是向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迈进过程中出现的生产力新质态。当下正值全球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有效地加快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塑造新动能培育新优势,已经成为当前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在瞬息万变的国内外环境中破解发展难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
(一)注重科技创新成果的研发与应用,发挥科技创新成果的引领作用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首先,要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学习、培训等形式,加强对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知。这是发挥科技创新对新质生产力进而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作用的前提,只有思想上的重视才能带来行动上的重视。其次,加强科技领域的基础性研究,为科技创新夯实基础。结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瞄准基础学科建设布局的切入点,发展前瞻性基础学科,以基础学科建设布局为切入点,大力支持前瞻性基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用学科体系搭建支撑基础研究体系;建立健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基础领域的布局,深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在基础性研究的支撑作用;通过出台各种措施与激励政策鼓励相关的科研人员勇于探索基础性研究课题,着力布局前瞻性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级原创性成果取得突破。再次,做好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攻关,突破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关键性技术领域、重点性前沿领域、重大性经济社会领域是科技创新攻关的关键领域,应坚持聚焦全球科技前沿、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经济社会重点领域集中统筹、系统布局、协同攻关。在拓宽前沿领域、新兴领域科技研发广度的同时,也要注重拓宽这些领域科技研发的深度,特别是要突破解决当前关键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问题,主要在基础材料、关键元器件、先进工艺行业等领域。最后,加快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落地,促进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成果主体作用,引导支持科技成果相关的企业积极参与并主动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通过科技创新成果向产业落地来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与新优势。只有将科技创新成果及时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驱动科技创新成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发展建设未来产业,才能发挥出科技创新对新质生产力的推动效能,才能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注重老产业转型与新产业培育,发挥产业创新升级的支撑作用
产业是新质生产力涌现的载体,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方面,要注重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传统支柱性产业的迭代转型是促进新质生产力涌现的主导产业,尤其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初中期阶段。因此要重视传统产业的高端化、智慧化、低碳化发展。包括在深耕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工业工艺等基础工业的同时,也要狠抓智能装备制造业、航空航天航海装备产业、卫星及应用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光伏装备行业、重大成套设备业等高端装备;推动大数据、人机交互、复杂神经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应用与嵌入,促进人工智能和生产制造设施设备及整个系统的深度融合,实现研发、制造、运营的智能化升级;加速绿色低碳技术的核心突破,促进传统产业工艺、设备、原料的迭代与替换,实现传统产业绿色发展、创新发展。此外,要注重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培育与发展。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具有一定产业集聚且具有世界性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集群,通过聚焦并发力新兴产业实现在全球产业链竞争中的弯道超车;提前布局、紧密关注未来产业,比如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产业,尤其重视科技创新中具有前瞻性、颠覆性的重大创新成果,而未来产业恰是这类成果产业化所形成的产业形态,是经济持续跃升的重要驱动力,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下半程的重要保障。此外,要重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这不仅要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实现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赋能效应,更要通过提升产业的附加值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通过持续拓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深度和广度,促使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驱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互联互动互融,推进产业链上下游的互联互通,进而实现传统产业的更新迭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形态梯次升级。
(三)注重内需市场优势与外需市场机会,发挥国内国际的协同作用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都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也是国内大循环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出发点。因此,应注重内需市场优势的同时也要关注外需市场的机会,发挥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协同作用。第一,深挖国内超大规模内需市场。从全球范围看,我国工业体系是最完整、规模最大的,这不仅代表着生产能力超强,也代表着配套能力齐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已达4亿人以上,加之超出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这就需要强化不同区域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各类要素在国内市场的畅通流动,还要努力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的诸多难题。在扩大内需市场方面,要通过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以提升国内市场的消费能力,还要提振经济预期来提升国内市场的消费信心,更要改善各类生活保障来改善国内市场的消费环境。第二,扩大开放用足国际大市场。过去四十多年的成功经验彰显了对外开放的优势,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仍无法离开更加开放的环境。通过积极主动的开发战略,在推动各类要素在国内国际有序流动下,促进开放公平、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中亚合作机制”“RCEP”等途径,鼓励更高水平走出去并更加深入地参与国际市场,提升对外投资的质量与效率,将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势能转化为对外开放的动能。第三,促进各类创新资源的双向良性流动。基于各类国际合作组织与平台,开展各类互建互联互通等工作,促进国内与国际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的互融互促;鼓励国内有需求、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产业组织、分支机构,参与国际标准规则的制定,以开展并促进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提升国内企业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鼓励国外企业或组织机构通过设立公司或分支机构、建设各类工厂、设立研发机构等,展开与国内企业或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国内资源与国际资源的有效对接。
(四)注重人才、数据等新要素培养与孵化,发挥生产要素的创新价值
人才、数据等生产要素是科技创新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对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及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第一,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我国人才培育中的引领和基础作用,根据产业发展的战略趋势调整现有学科专业,增设必要学科,更好地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产教研协同育人;在高等教育领域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结合产业发展与市场趋势不断优化提升现有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并大力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对外交流合作,促进国际性人才的培养;协同国内外资源,建设世界性重要人才创新高地,致力于培养服务新质生产力及经济高质量发展、面向未来的新时代人才。第二,努力培育产业工人、大国工匠等高质量技能人才。聚焦国内外的各行各业先进技术与前沿领域,积极稳妥地开展各项学习培训,促进高质量技能人才和日新月异征程上技术体系和知识系统的有效结合;加大加快职业本科院校的设置与建设,尤其围绕关键性、战略性产业,以及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布局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社会输出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鼓励并引导企业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通过物质和精神双重激励,并提供匹配的培养机制,助力大国工匠的挖掘与培育;在鼓励国内人才积极参与国际交流的同时,开展国际培养、人才培养与信息服务,积极吸引海外人才来华工作、交流。第三,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完善数据要素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体制,发挥好数据这一新要素的基础性价值;建立健全数据要素相关的基础制度与标准规范,包括数据资产确权、数据流通与交易、数据安全等;尽快完善国家、省、市等多维度的大数据管理机构,界定其具体职能,发挥好数据管理、指导与保障工作;重视数据在国内发挥好乘数效应,也要重视跨境数据流动的开放乘数效应;做好数据跨境流动管理与风险管控,推进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结论


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大环境下,我国经济如何在数字时代更好地应对国内外各种困难,实现从经济新常态迈向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与发展显得至关重要,并能成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驱动力。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新质生产力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指导下经过实践检验并已经形成的,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先进生产力新质态。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价值,需要从两者的逻辑关系来分析。新质生产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出与演进都处在共同的时代背景下,两者又都具有相同的关注点,如强调技术创新的价值、注重数据要素的配置、依托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是顺应新技术不断应用的时代趋势,更能够通过一系列举措来实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与效果,这是需要引起高度关注与重视的。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与措施,旨在系统发挥出新质生产力的积极效用,加快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与新优势,促进我国经济从新常态迈进高质量发展阶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调降增值税与税收替代的宏观经济效应
下一篇:中国夏商西周时期的黄河法律文化及其时代价值研究

期刊简介

主办单位:兰州市社会科学院
刊期:月刊
主编:曾月梅
副主编:王望
编辑部地址:兰州市金昌北路75号
通讯(投稿)地址:兰州市中央广场邮局《兰州学刊》信箱
电话:8801976
邮编:730030
Email信箱:LZXK@chinajournal.net.cn
Email信箱:LZXK@vip.163.com

最新公告
×
近期有作者来电反映, 有人借我刊名义从事征稿活动并非法收取审稿及版面费用, 扰乱了杂志社正常的工作秩序, 影响了《兰州学刊》杂志社的声誉。《兰州学刊》杂志社在此郑重声明:本刊从未与任何公司或个人签订组稿合作协议,凡以冒用我刊名义征稿的中介机构均未获得我刊的任何许可,其工作人员均非我刊的工作人员,与之相关的经济与法律关系...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