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文章 >  

吹响创造人民文艺的号角
2024-10-16   来源:张志平   

摘 要:文艺界发起“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后,为实施启蒙战略,着力创造以大众文学为主体的大众文艺。长期以来,受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限制,文艺界创造大众文艺的实绩不佳。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阐明文艺新方向后,大众文艺升级为符合党的文艺观的、雅俗共赏的、具有现代性的人民文艺。人民文艺的主要特征是人民创造、为人民创造、属于人民。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从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面向文艺界吹响了创造人民文艺的号角。新时代创造人民文艺的原则是人民导向,途径是深入实际、扎根人民生活,站稳人民立场、用现代意识之光烛照人民的生活和心理结构,运用民族形式、表现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新时代创造人民文艺的意义是增强人民文化自信、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升华大众文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24)09-0045-06



2022年10月1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作报告。他阐述新时代新征程上党的使命任务时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本质要求、重大意义。他提出,党今后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历史和现实表明,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文艺界的神圣职责,而文艺界的主要举措是创造人民文艺。



人民文艺的历史轨迹

1917年初,陈独秀等人发起文学革命运动后,文艺界为实施启蒙战略,着力创造以大众文学为主体的大众文艺。此大众文艺不同于《水浒传》等民众喜爱的旧章回小说,也有别于鸳鸯蝴蝶派小说等民众青睐的新通俗小说,指一种符合文艺界新的文艺观的、雅俗共赏的、具有现代性的文艺类型。但是,受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限制,文艺界创造大众文艺的实绩不佳。

20世纪30年代,文艺界吸取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经验,积极开展文艺大众化运动。夏衍谈文艺大众化问题时特意引用列宁跟蔡特金谈话时说的话论证自己的见解,即艺术为民众而存在、“属于民众”,艺术“非使大众理解不可,非使大众爱好不可。艺术应该和他们的感情,思想,意志,结合,而使他昂扬起来。在大众里面,艺术应该唤醒大众的艺术家,而使这些艺术家发展”。当时,文艺界从列宁的思想中初步认识到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宗旨是创造人民文艺,人民文艺的主要特征是人民创造、为人民创造、属于人民。

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文艺工作者只有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我们才能有真正为工农兵的文艺,真正无产阶级的文艺。”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看,他虽未提及人民文艺,但为文艺界指明了创造“为人民”“属于人民大众”的人民文艺的现实途径:“大众化”。他所谓“为工农兵的文艺”“无产阶级的文艺”其实就是人民文艺。此后,随着赵树理的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贺敬之与丁毅执笔的歌剧《白毛女》等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周扬、郭沫若等人开始倡扬人民文艺,人民文艺这个概念逐渐流行起来,研究人民文艺的论著越来越多。此时,大众文艺升级为符合党的文艺观的、雅俗共赏的、具有现代性的人民文艺。1949年7月,周扬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时自豪地说:延安文艺座谈会闭幕后,文艺界用“相当大众化”的语言,富于创造性地转化“民族的、特别是民间的文艺传统”,“选择了群众所熟习的所容易接受的形式”,多方表现群众“民族的、阶级的斗争与劳动生产”,成功创造出“真正的新的人民的文艺”,其代表除了《李有才板话》《白毛女》,还有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李季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等。

新中国成立后,文艺界创造人民文艺的条件更成熟、创造人民文艺的意识更强烈。长篇小说《红旗谱》《红岩》《青春之歌》《林海雪原》《创业史》等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满足了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了人民的精神世界。改革开放后,文艺界总结历史经验、与时俱进,在创造人民文艺方面取得骄人业绩,推出了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优秀作品。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工作者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在此,习近平总书记阐明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为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创作方向。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从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面向文艺界吹响了创造人民文艺的号角。



新时代创造人民文艺的原则和途径

“五四”以来,文艺界在创造人民文艺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辉煌成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艺界创造人民文艺的环境和条件有新特点,创造人民文艺的原则和途径也有新特点。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重申,文艺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他指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在此,习近平总书记揭示了文艺界创造人民文艺的原则:人民导向。历史表明,文艺界创造人民文艺的前提是坚持人民导向。从实际看,文艺界在创造人民文艺的实践中只有坚持人民导向,才能创造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总结历史经验,联系国家战略、文艺情势和人民需求,文艺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人民文艺的途径如下。

首先,深入实际、扎根人民生活。

历史经验表明,文艺界要创造人民文艺,须深入实际、扎根人民生活。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我国的实际,也是文艺界要深入的实际。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围绕这个实际进行的各种活动及其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是人民生活,也是文艺界要扎根的人民生活。

文艺界经长期探究,摸索出多种深入实际的方式。譬如,到基层单位挂职锻炼,或去某个“生活根据地”蹲点。再譬如,在工作中有意识地接触、认知、熟悉各种人和事件,在日常生活中全身心地感受社会、感受生活。不过,文艺工作者如立志在创造人民文艺上有所作为,须在深入实际的过程中扎根人民生活,其根在人民生活中扎得越深,在创造人民文艺上开出的花越鲜艳、长出的叶越茂盛、结出的果越丰硕。

文艺工作者扎根人民生活的主要方法是在深入实际的过程中同人民结合、打成一片。但是,文艺工作者要做到同人民关系密切、思想感情融洽,须把心浸泡、融化在人民生活中。文艺工作者扎根人民生活的深度,跟其把心浸泡、融化在人民生活中的程度成正比。赵树理进京工作后多次到基层任职或蹲点,因为他念兹在兹的是人民的生活,因为他的心早已融化在人民生活中。柳青在陕西长安县皇甫村蹲点14年,不只身在人民生活中,且心在人民生活中。文艺工作者只有把心浸泡、融化在人民生活中,才能像赵树理、柳青一样克服浮躁心态,接上地气,接上艺术生命的不竭源泉。

其次,站稳人民立场、用现代意识之光烛照人民的生活和心理结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阐明了一条重要创作规律:“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条规律在文艺界创造人民文艺上完全适用。从创作过程看,文艺界深入实际、扎根人民生活是“入乎其内”,文艺界站稳人民立场、用现代意识之光烛照人民的生活和心理结构是“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是文艺界创造人民文艺的前提,“入”的程度决定了人民文艺的观赏性和感染力。“出乎其外”是文艺界在创造人民文艺上推出优秀作品的先决条件,“出”的程度决定了人民文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前者决定了人民文艺的深度,后者决定了人民文艺的高度。

“五四”文学革命运动揭开中国文艺现代化的序幕后,众多文艺家站在人民立场开展创作活动。文艺家的人民立场是其现代意识觉醒的主要表征,是促使中国文艺从形式到内容发生巨变的重要因素。20世纪40年代,赵树理不仅口语化文学语言,且尝试传统叙述方式、表现手法和叙事结构,自然自在地创作了一批反映历史变革中的农民生活的乡土小说,为文艺界标示了人民文艺发展的方向。这是他深入实际、扎根人民生活的结果,也是他站稳人民立场、用现代意识之光烛照人民的生活和心理结构的结果。没有前者,他不可能塑造出二诸葛、三仙姑、李有才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没有后者,他不可能发现年轻一代农民甚至一些干部因未肃清封建思想的流毒而可能蜕化变质这一关乎革命前途的重大问题。他的小说既因他与农民血肉相连而为人民喜闻乐见,也因他始终站在人民立场、用现代意识之光烛照农民的生活和心理结构而富有思想性和前瞻性。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文艺工作者站在人民立场、用现代意识之光烛照人民的生活和心理结构时,须自觉跟人民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文艺工作者既虚心倾听人民的心声,明了人民在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中的梦想、才智和困难,洞彻人民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又从人民的诉求、信念、风骨、智慧中吸取营养,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增强自己的人格力量,进而从体验生活上升为体验心灵、体验生命。文如其人!文艺工作者只有自身富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推出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文艺工作者自觉跟人民对话,是其现代意识觉醒的表征,是其落实人民主体地位的举措,是其开辟人民文艺新境界的前提。

最后,运用民族形式、表现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艺具有独特、鲜明的风格,是它成熟的标志。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艺屹立于世界文艺之林的前提,是它具有独特、鲜明的民族风格。人民文艺是民族风格独特、鲜明的文艺,这是文艺界运用民族形式、表现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结果。

“五四”以来,文艺现代化的主线是文艺界在多种诉求的碰撞、交汇、融合中创造民族风格,进而构建和确认文艺的现代性、世界性、人类性的过程。老舍、赵树理、柳青等光彩照人的作家在文艺道路上无不创造了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主因是吸纳、融会中国古代文学资源、民间文学资源和外国文学资源,在小说中创造了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文艺界经百余年的探索,确认风俗画、含蓄蕴藉、清新婉丽、传神写照等是民族风格的主要标志。

文艺作品的民族风格里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禀赋、特点、智慧、精神。“五四”以来,文艺界创造人民文艺的实践,其实就是创造民族风格的实践,因为作品富有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是其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前提,而人民喜闻乐见又是作品属于人民的前提。文艺界创造民族风格的实践,是文艺家们以宽广的胸襟吸纳、融会中国古代文艺资源、民间文艺资源和外国文艺资源,反映中华民族的生活和命运、表现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的过程。新时代,文艺界站在复兴中华文艺、建设文化强国的高度,总结、吸纳、融会历史经验,积极主动地创造人民文艺,表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及其思想感情,将开创中国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新局面。

人民文艺是人民创造、为人民创造、属于人民的文艺。人民导向是文艺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人民文艺的原则。此原则是创造人民文艺实践的灵魂,决定了文艺界的方向和道路。文艺界只有把人民导向贯穿在创作过程的各个环节,才能确保人民文艺的纯粹性,进而确保在创造人民文艺上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新时代创造人民文艺的意义

(一)增强人民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文化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文艺是文化的重要成分,人民文艺是现代优秀文艺的主体,在增强人民文化自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将对世界政治走向和人类文明进程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正如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所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艺界遵循历史逻辑和艺术逻辑,创造反映人民的实践、表达人民的思想感情的人民文艺,是为新时代画像、立传之举,须具有国际视域和人类意识,须以海纳百川的非凡气度吸纳、融会人类在创造文艺方面的成果、经验、智慧。因站位高、视野宽广、认识深透、体会新颖、创作方法先进,文艺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人民文艺的实践,将开辟人民文艺新境界,推动中国文艺现代化进程。

达到新境界的人民文艺彰显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直面挑战的勇气、应对危机的胆略、战胜困难的智慧、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力量。人民在领会这些作品的美的过程中肯定和确证了自己的本质力量,进一步增强了精神力量、增强了文化自信。

(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新时代,综合国力强大,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主力军是文艺界。文艺界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方法多种多样,譬如举办艺术节、联欢会、展事、巡回演出活动等,再譬如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制作文娱节目视频、利用媒体平台传播优秀文艺作品、发展数字艺术和网络文艺等,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渠道仍然是创造人民文艺。

“五四”以来,文艺界创造人民文艺的宗旨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人民日益增长多样化、高品位的精神文化需求,原有的优秀文艺作品不能满足此需求,一是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无限,原有的优秀文艺作品数量有限;二是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跟以往大不一样,他们需要能肯定和确证自己新的本质力量的新作品。显然,人民文艺能充分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切实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文艺作品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前提是人民喜闻乐见。人民文艺是人民创造、为人民创造、属于人民的文艺,为人民喜闻乐见是它的主要特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当人民在领会优秀文艺作品美的过程中肯定和确证了自己新的本质力量时,精神文化需求满足了、精神世界充实了。可见,文艺界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而创造人民文艺,既符合历史逻辑和艺术逻辑,又符合国家战略和时代要求。

(三)升华大众文艺

从历史上看,大众文艺的主体是通俗小说、地方戏、网络文学等,它是流行文艺,其内容和形式不完全符合人民文艺的规范,须加以改造、吸纳、引导。20世纪30年代,文艺界着手改造大众文艺。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文艺工作者为创造人民文艺,不仅跟民间艺人结合、依靠和利用民间艺人,而且自觉改造民间文艺、创造民族新的艺术形式。新中国成立后,文艺界在政府主导下大规模地改造大众文艺,成绩斐然。改革开放以来,文艺界在吸纳、引导港台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上收效显著。数十年来,文艺界在改造、吸纳、引导大众文艺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其中蕴藏着目前正确吸纳、引导以网络文学为主体的大众文艺的原则和途径。

以高新科技特别是数字化网络技术为基石的网络文学是一种地道的大众文艺。在网络文学活动中,写手出自草根,素材来自民间,主题蕴含着人民的诉求和愿景,人们按市场经济规律开展写作、传播、消费活动。网络文学作品的娱乐性、趣味性、凡俗性、大众性十分突出,网络文学活动的游戏性特别鲜明。网络文学是一种野气十足、前景看好的草根文学,也是一种思想性不强、艺术感染力薄弱的快餐文学,其中由文字、视频、音频拼接而成的超文本链接式作品对受众心智结构的负面影响很大。

新时代,文艺界在创造人民文艺的实践中,化用多年来改造、吸纳、引导大众文艺的历史经验,引导网络写手增强精英化意识,完善联系与培训网络写手的制度、评价网络文学的体系,帮助网络文学界完善规范行业的机制、评价行业的体系。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文艺界将充分发挥人民文艺的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在精英文艺和大众文艺相生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中,助推网络文学走上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轨道,进而助推以网络文学为主体的大众文艺升华为人民文艺。

新时代,文艺界怀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创造人民文艺,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需要,是文艺界复兴中华文艺、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历史逻辑和艺术逻辑在现实世界中自然展开、推进的结果。令人心驰神往的是,文艺界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在创造人民文艺的活动中自觉融入世界人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将在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助推人民文艺趋向更理想的“人类文艺”。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对象性活动”:马克思辩证法的本体论基础——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辩证法思想的理解
下一篇:当代北京农村饮水改良的历史考察

期刊简介

主办单位:兰州市社会科学院
刊期:月刊
主编:曾月梅
副主编:王望
编辑部地址:兰州市金昌北路75号
通讯(投稿)地址:兰州市中央广场邮局《兰州学刊》信箱
电话:8801976
邮编:730030
Email信箱:LZXK@chinajournal.net.cn
Email信箱:LZXK@vip.163.com

最新公告
×
近期有作者来电反映, 有人借我刊名义从事征稿活动并非法收取审稿及版面费用, 扰乱了杂志社正常的工作秩序, 影响了《兰州学刊》杂志社的声誉。《兰州学刊》杂志社在此郑重声明:本刊从未与任何公司或个人签订组稿合作协议,凡以冒用我刊名义征稿的中介机构均未获得我刊的任何许可,其工作人员均非我刊的工作人员,与之相关的经济与法律关系...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