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国外积极老龄化的发展经验能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供借鉴。基于科学知识图谱,通过分析Web of Science中国外积极老龄化的研究成果,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1406篇文献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国外积极老龄化研究经历了初步探索期、快速增长期和多元发展期,研究主题涉及老年医学、环境科学、营养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元学科。国外积极老龄化研究的热点主题包括老年人衰老、疾病和健康、老年人社会参与、老年人社会支持和从理念到战略的转变。研究前沿聚焦老年人所处的复杂的环境因素对于其“变老”过程的影响,并通过制度支持和政策实施来优化其所处环境,高龄老人愈加受到学界关注。鉴于此,国内积极老龄化实践应健全政策体系和工作顶层设计,完善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和健康支撑体系,积极发展老年银发经济,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形成积极老龄化的社会共识。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老年人;研究演进;前沿热点;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24)08-0114-17
进入新时代,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2017—202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从15961万人上升至21035万人,比重由11.4%上升至14.9%(见图1)。世界银行预测,我国2050年65岁以上人口比例将增长到26%。国际上通常将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人口总数的7%,作为该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志,当前我国老龄化程度已远超国际标准。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面临的国际性难题,由联合国和社会事务部公布的《2022年世界人口发展报告》(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22)指出,2022年全球有7.71亿65岁或以上的老年人口,预计2030年达到9.94亿,2050年将达到16亿,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全球不可回避的问题。传统观点将老年时期看作一个不可避免的衰退和丧失期,认为老年人在身心健康、经济基础和社会角色等方面正在逐渐退化。然而,随着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探讨,学界对老龄化的认识逐渐加深,开始认识到健康长寿不是单纯的寿命延长,更加注重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改善老年人的宜居环境,对老龄化的认识也由传统的消极老龄观向积极老龄观转变。
1997年,在丹佛召开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积极老龄化”(Active Ageing)理念。积极老龄化已经成为21世纪国际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了《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报告,正式将积极老龄化定义为:“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发挥最大效益的过程。”其中,“健康”(Health)、“参与”(Participation)、“保障”(Security)是积极老龄化的三大支柱。与此同时,面对愈加严峻的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通过了《马德里政治宣言》和《马德里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明确了三个优先行动的领域:老年人发展、增进老年人健康福祉和创造支持老年人的有利环境。老龄化对个体、家庭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个体层面,老龄化一定程度上伴随着身体机能的老化、社会活动参与的降低和心理层面的边缘化;家庭层面,老龄化导致家庭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伴随着家庭传统保障功能弱化,老龄化对代际关系、家庭内部经济流动、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会产生影响;社会层面,老年人的数量上升会对社会保障产生冲击,使得养老金和医保基金支付压力上升,老龄化给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等同样带来深刻影响。因此,如何将老龄化面临的问题转化成机遇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为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党的二十大对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进一步部署。但我国老龄工作在思想观念、政策措施、工作基础和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制约了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上述问题部分源于对于积极老龄化的认知还相对不足。国内学界大多数研究将积极老龄化作为一种背景、框架或视角,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社会参与以及老龄产业等相关主题,少数研究对积极老龄化的背景和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分析。部分学者对积极老龄化的科学内涵进行了重新诠释,并利用积极老龄化指数(AAI)对我国积极老龄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还结合了欧盟经验对积极老龄化的概念内涵进行分析。上述研究对于积极老龄化的概念、发展和政策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然而,积极老龄化作为“舶来品”,在国外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从理念构想逐步走向战略实践,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的积极老龄化理论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在于:第一,当前全球对于积极老龄化的研究角度和主题多样,涉及疾病、健康、教育、保障和再就业等多领域,但国内仍未有研究对国外积极老龄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梳理,本研究有助于国内学界对积极老龄化的概念框架深入理解,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第二,研究方法上,当前关于积极老龄化的研究多为定性研究,缺乏定量研究和可视化分析。研究通过知识图谱分析文献之间互动、交叉和演化的关系网络,把握国外积极老龄化相关研究不断深化和变迁的趋势。第三,研究有助于促进积极老龄化研究的本土化,并通过借鉴国外积极老龄化发展经验,在实践层面助力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一)数据来源
1.数据库选择
数据是科学计量学以及信息可视化分析的基础,数据决定了研究内容的科学性,选择合适的数据源和检索方法对数据获取的精确性和完整性至关重要。综合考虑研究主题,本研究数据源选择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国际权威引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以下简称 WOS)的核心合集,WOS核心合集中含SCI、SCI-EXPANDED、SSCI、A&HCI和CPCI数据库。
2.检索策略
数据来源及确定流程见图2,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2年发布了《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报告,该文明确将积极老龄化用“active ageing”进行表述,此后学术界也大多用“active ageing”指代积极老龄化,广泛应用于积极老龄化的研究中,为更准确把握国外积极老龄化的研究主题和前沿热点,文中经过多次检索实验,确定的检索式为Topic(主题)=“active ageing”和Title(标题)=“active ageing”,共检出1493条记录(检索时间2023年10月21日),由于在国际上“积极老龄化”概念于1997年丹佛会议首次提出,为尽可能完整追踪把握国外关于积极老龄化研究的发展轨迹和变迁趋势,本文设置时间范围为1997—2023年。
为增强数据的客观性及合理性,研究首先去除重复值(n=37),筛选至1456条记录;其次,考虑到只有article和review两种类型的文献才能从科研角度反映大数据研究现状。因此,在剔除包括会议、摘要和信函等不符合条件的记录(n=31),筛选至1425条。最后,为确保文献的科学性和相关性,由两位合作者进行人工的最终筛选不符合研究主题的文献(n=19),通过反复确认确保文献选取的一致性和合理性,最终确定文献数量为1406篇,包括1329 Articles和77 Reviews。
(二)研究方法和工具
1.研究方法
科学知识图谱(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是一种以知识域为对象的方法,2003年由美国国家科学院首次提出,既可展示科学知识的变化过程,又可表明知识之间的结构关系,可运用文献可视化计量软件绘制。目前,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研究热点和演进路径的文献量化分析,随着统计分析、引文分析和网络分析的运用,以及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与可视化技术的发展,科学知识图谱由于其具备多元统计分析、复杂网络系统研究、社会网络分析和信息可视化的特点,已逐渐成为一种探究某一科学领域研究前沿的重要方法。
2.研究工具
根据研究主题和科学知识图谱软件功能,研究选取最常用功能最多的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进行分析。VOSviewer是用于构建和可视化文献计量网络的软件工具,具有以下功能:合作分析(主要包括作者、机构、国家)、共现分析(主要包括特征词、关键词、来源、领域)、共引分析(主要包括文献、作者、期刊)、耦合分析(主要包括文献、基金)等功能。CiteSpace是在科学计量学和数据可视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能够生成科学领域的结构和时间模式及趋势的互动可视化,可以处理来自流行来源的引文数据,如Web of Science等,具有如引文分析、重点学科和期刊、科研机构合作情况、作者合作分析、聚类和突变分析等功能。
(一)积极老龄化研究发文趋势
根据国外积极老龄化研究发文趋势和关键国际会议的召开时间节点(见图3),本文将国外积极老龄化的研究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初步探索期。时间跨度为2002年以前,该时期发文量在波动中缓慢上升,年均发文量在10篇左右,增长较为缓慢,增长幅度波动较大。随着全球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深,1982年,第一届老龄问题世界大会在维也纳举行,该会议旨在发起一项国际行动纲领,确保老年人获得经济和社会保障,《老龄问题维也纳国际行动计划》是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的成果,该行动计划是第一份关于老龄化的国际文书,为制定老龄化应对政策和计划奠定了基础。第一届老龄问题世界大会后,学界提出了诸如“生产性老龄化”“成功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等概念。1999年,“联合国老人年”的确立表明国际社会对老年人的重视进一步加深。2000年,全球60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10%,标志着全球进入老龄社会。积极老龄化的概念于2002年在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上正式提出,“健康”“参与”“保障”成为积极老龄化的三大支柱,该时期研究主要为积极老龄化的概念阐释和理论研究。
第二阶段为快速增长期。时间跨度为2003—2018年,该时期年发文量快速上升,从2003年的16篇迅速增长至2018年的99篇,增长率呈波动变化态势。该阶段积极老龄化在联合国的指导下正式从理念走向政策,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老龄化马德里政治宣言》《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不少国家亦出台相应的积极老龄化政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欧盟的积极老龄化战略。2009年,联合国“老人年”十周年之际,欧盟发布《老龄化报告》指出提高退休年龄、限制提前退休、加强养老金待遇与养老保险缴费之间的精算关联等措施有助于激励老年劳动者继续留在劳动力市场。2012年,欧盟设立“欧洲积极老龄化和代际团结年”,强调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其他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也出台了一些积极老龄化政策,但尚未形成国家战略。
第三个阶段为多元发展期。该阶段时间跨度为2019年至今,该时期发文量仍呈上升态势,积极老龄化的政策实践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欧洲作为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不少国家通过发展智慧养老、发展老年教育开发老年人力资源、鼓励延迟退休、改革养老金制度以及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业发展等在内的一系列应对措施推动积极老龄化的实践。受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影响,学界更加关注老年人身体和心理等多维的健康,这一时期关于积极老龄化的研究主题更加多元化,老年人的疾病康复、心理健康和技术适应等议题愈加凸显,反映在学界表现为积极老龄化相关研究发文量呈现增加的态势。
(二)积极老龄化研究主题特征
表1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角度反映了国外积极老龄化的研究主题。宏观上来看,积极老龄化研究主要包含老年医学如传染病学、免疫学、普通内科、职业健康、环境科学如公共环境、体育科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健康是积极老龄化的前提、基础和重要保障,积极老龄化较多地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维度,针对老年人群患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现状,将重点放在提高老年人身体、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把营养饮食、心理健康、体育锻炼、个人清洁、环境保护、健康行为和公共卫生等预防保健措施和治疗康复都视为实现老年健康的组成部分。中观上来看,积极老龄化研究主题较为广泛,涉及营养学、心理学、医学、康复学、经济学等多元学科,重点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心理、照护等问题,多元学科的融合让老龄化问题如老年人的营养与饮食、心理、安宁治疗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为积极老龄化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微观上来看,积极老龄化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身体机能、医学护理和社会参与。心理健康方面主要关注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并探讨影响这些因素的因素,研究老年人在社会中可能面临的歧视问题,以及如何改善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和融入感。身体机能方面涉及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的积极影响,研究老年人骨骼肌肉系统的健康状况、预防跌倒和骨折的方法。医学护理方面主要关注老年人的护理需求,探讨有效的护理策略和支持体系。社会参与方面主要研究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状态、经济状况和社会参与度,以及如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三)积极老龄化研究合作分析
1.国家合作分析
根据表2,整体连接强度最高的三个国家分别为英国(298)、西班牙(238)、美国(220),发文量最高的前三个国家分别为美国(315)、西班牙(164)、英国(155)。从整体连接强度来看,积极老龄化研究合作最为密切的国家是英国、西班牙和美国。从整体发文量来看,美国发文数量居首位,西班牙、英国和德国紧跟其后。总体而言,积极老龄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社会老龄化程度高和老龄化问题严重有关,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术研究团体和科研体系以及出台了相应的积极老龄化政策,有助于积极老龄化的相关研究开展。不容忽视的是,部分发展中国家如中国等国家在积极老龄化的研究中也占据着一席之地,这也例证了积极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普遍问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共同挑战,发展中国家日益重视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社会参与和长期照护等议题进行研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老龄人口多、老龄化速度快和未富先老等社会问题。
2.机构合作分析
根据表3,整体连接强度最高的机构为Univ Edinburgh(38)和UCL(35),上述机构都属于英国;发文量最高的机构为UCL(15)、Univ Oxford(15)、Univ Jyvaskyla(15)和Dis Control & Prevent(15),分属于英国、芬兰和美国。从整体连接强度来看,英国国内机构合作较为密切,如爱丁堡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等。从发文量来看,发文量最高的机构主要集中于英国、芬兰和美国等国家,尤其是英国的研究机构最多,如伦敦大学、牛津大学、伯明翰大学和谢菲尔德大学等。研究机构主要以大学为主,兼有少量研究中心。总体而言,机构间关于积极老龄化的研究合作多集中于本国的大学,机构之间有一定跨国合作,但国内合作相对更为密切。
表3 机构合作连接强度及发文量
3.作者合作分析
根据表4,研究发现整体连接强度较强的作者和发文量较高的作者重合度比较高。作者合作呈现聚集式区域分布,通过进一步研究该领域学者发表的相关文献发现,部分学术团体形成了关于积极老龄化研究不同的方向,以Rantanen、Portegijs和Saajanaho等为代表的学者专注于老年人行动,为老年人研究开发一种包含目标、能力、机会和活动积极老龄化评估方法,该团队研究了心理复原力(即忍受困难的能力)能否帮助老年人在行动不便的情况下保持活跃,调查了不同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素养在积极老龄化中的作用。Barslund、Von Werder和Zaidi等学者专注于AAI的研究,提出了个人层面的积极老龄化综合指数,该指数能从个人层面分析欧洲国家内积极老龄化经验的不平等。此外,该团队还将积极老龄化指数推广到中国,发现中国是积极老龄化领域性别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在就业和“独立生活”领域。2012年欧盟正式启动AAI项目,发布了多次积极老龄化指数报告,对欧盟积极老龄化的实施状况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为各国有针对性地改善老龄化现状,制定相关老龄政策提供了参考。
表4 作者合作连接强度及发文量
4.高被引文献分析
高被引文献是研究领域的研究基础,为该研究领域的整体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图4)。被引量较高的积极老龄化文献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研究:医学和生理学方面,学者们从身体功能的角度出发,指出25-羟基维生素D浓度越高,活动和非活动人群的下肢功能越好,研究了具有不同形态的静止和活跃海马神经干细胞对生理和病理刺激及衰老的选择性反应。身体健康方面,学者们指出在全球范围内当务之急是提升老年人的体育活动。传统上,积极老龄化的重点是预防慢性疾病,但现在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让老年人保持独立的身体、认知功能以及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相关研究证明了氧化应激对于久坐老化和体力活动的双重作用,亦有学者研究表明性活动、性生活质量和性兴趣与晚年的健康状况呈正相关。
积极老龄化实践方面,学者们描述了社区应该如何设计以促进积极老龄化,研究表明尽管发达国家城市中积极老龄化特征较多,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的焦点主题并无系统性差异,实际可达性、服务就近性、安全性、可负担性和包容性是各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特征。相关研究解释了欧盟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出现的原因及其重要性,并对“积极老龄化”提出以来所使用的各种定义进行了详细分类。有学者建议将体弱的老年人纳入积极老龄化的战略,该战略核心是三个关键原则:培养适应能力、维持情感上的亲密关系以及消除与年龄或依赖他人生活相关的结构性障碍。此外,部分学者还提出了一种更全面的以生命过程为导向的方法,旨在充分发挥积极老龄化的潜力。
图4 高被引文献分析图谱
(一)积极老龄化研究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一篇论文核心内容的概括,具有高连接强度的节点反映高被引文献的主题,是该领域的重要知识基础。具有强中介中心性和高频性的节点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该时期研究的热点主题。表1为Top20连接强度的关键词,排名前二十的关键词分别是Health、Physical activity、Older adults、Active ageing、Aging、Age、Exercise、Adults、Quality of life、Life、Participation、Prevalence、Mortality、Women、Risk、Population、Care、Performance、Association和Children,上述关键词主要涉及老年人的健康、身体活动、生命质量、社会参与、患病率、死亡率和长期照护等主题,反映了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领域,上述领域方面的理论研究有助于指导积极老龄化政策的制定,从而推动老龄化社会的健康、幸福和可持续发展。
表1 Top20连接强度关键词
(二)积极老龄化研究聚类分析
研究利用VOSviewer软件生成国外积极老龄化研究聚类图谱(见图5)。通过图5,可以发现health、active ageing、age、people、aging、exercise、strength、risk、mortality、prevalence、impact、active and health ageing等关键词分别为其对应聚类的核心连接点,从上述关键词及其对应的研究主题中,可以勾勒出国外积极老龄化研究的几个核心主题。
图5 关键词聚类分析图谱
1.老年人衰老、疾病和健康
积极老龄化由健康老龄化等理念发展而来,加之老年人面临身体机能退化和较高的患病风险。因此,关于老年人的衰老、疾病和健康的议题备受学者关注。从研究领域上看,研究多集中于老年医学和老年生物学等学科,研究内容主要为探究影响老年人衰老的规律和老年疾病的病理原因,并强调老年人身体活动和锻炼的重要性。有学者研究表明死亡前的残疾并不是长寿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是可以通过适度的体育锻炼来预防的,防跌倒行动对积极老龄化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跨生命周期的过敏免疫疗法有助于促进积极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可以为老年人带来多种有益结果,包括更好的身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健康和睡眠,相关学者建议应将研究重点从慢性疾病转移到影响老年人独立性和生活质量的更多因素上。心理健康同样是积极老龄化健康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当前,研究表明医疗保健人员可能较为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而对于其精神健康问题有所忽视。有学者研究发现关于促进患有精神障碍的老年人积极迈向老年的证据很少,与没有精神障碍的老年人相比,患有精神障碍的老年人不太可能实现成功老龄化,这表明他们更需要医疗保健提供者的支持。然而,在社区层面为患有精神障碍的老年人提供护理和服务还存在一些环境性和制度性障碍。
2.老年人社会参与
积极老龄化中“积极”的核心要义在于社会参与,国外已有研究主要从老年就业、老年教育、老年人与社会互动等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并从环境因素、社会观念等角度研究有利于和不利于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因素。传统上,老龄化刻板印象在美国社会普遍存在,这种刻板印象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身体和认知功能以及生存有害。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大流行的背景下,有学者研究了在危机爆发期间与之前相比,老年人的心理弹性是否会对社会参与和积极老龄化产生影响,并探讨了行动限制对积极老龄化的影响⑨,上述学者从阻碍积极老龄化的因素着手,提出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策略。
更多学者认为积极老龄化不仅仅指老年人身体和经济上的活跃能力,还包括老年人在社区中持续参与,有学者研究采用的多方参与的系统方法对ACE(Active、Connected、Engaged)干预措施进行重要改进,表明朋辈志愿服务在促进积极老龄化方面具有巨大潜力。⑩另外一些研究表明,老年人社会创业可以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驱动力,在对参加夜校的老年学习者进行研究发现,终身学习是积极老龄化不可或缺的因素,不仅有益于老年人健康,而且能够让老年人更好适应环境变化以及更加积极地设定生活目标。社会参与和技术驱动的流动性相关的新兴机遇同样可促进积极老龄化,部分研究将信息和通信技术与老龄化、社会包容和积极参与联系起来,构建了旨在促进老年人自主生活和积极老龄化的电子健康平台。
3.老年人社会支持
“保障”是积极老龄化的三大支柱之一,经济和社会等保障关系着老龄人能否获得独立与尊严及生活满足感。在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支持方面,代际支持、养老金、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等主题受到学者们的特别关注。人口老龄化给公共卫生、长期护理和福利制度带来了新的挑战,社会必须采取各种政策选择,帮助人们在老年保持健康和活跃,这些政策选择包括预防和促进健康、提升自我保健、加强护理协调、改善入院和出院管理、优化长期护理系统以及新的工作和养老金安排。
养老金方面,部分学者研究表明欧洲的养老金系统应该适应积极老龄化的改革,并探讨了积极老龄化政策对英国养老金供给的影响。同样,许多发展中国家如中国目前正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但研究发现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并没有为老年财务充足做好充分准备。医疗保障方面,研究表明预期寿命的变化可能会对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的财政可持续性产生影响,有研究对这些计划的财政可持续性分析表明,最严重的问题可能是医疗保险支出的增长。因此,医疗保健消费者及其家庭照顾者应该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来管理和协调自身及家庭成员的医疗保健。长期护理保险方面,部分学者基于生命历程的视角,将长期护理保险中的志愿服务作为积极老龄化的一种手段,主张建立对老年人友好的志愿服务支持。部分学者描述了长期护理保险中积极老龄化的决定因素:文化、行为、心理因素、物理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特征、健康和社会护理、有意义的休闲和参与,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框架研究了长期护理环境中积极老龄化的含义以及促进积极老龄化的护理策略⑨。
4.积极老龄化:从理念到战略
积极老龄化提出于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这一理念汲取了医学、身体运动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元学科的老龄化释义。WHO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三个内核:健康、参与和保障,认为积极老龄化是一个使老年人的参与和幸福感最大化的战略。部分学者进一步将积极老龄化概念发展为:老年人能够自主地参与体力活动,能够应对挑战,跟上社会发展节奏。积极老龄化战略最早在欧盟出现,被认为可以为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提供基础。然而,相关学者表明这一战略必须反映出公民和社会之间伙伴关系,并且在方法上是全面的、非强制性的和包容性的。积极老龄化理念逐渐被应用于特定国家的具体实践,有学者探讨了意大利、英国和美国处于退休边缘的老年工人的计划是否符合欧洲决策者制定的积极老龄化议程,对韩国、中国和欧洲国家AAI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越南三个积极老龄化政策重点:保持老年人的社会和劳动力参与率;提升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和健康行为;改善积极老龄化中其他表现不佳的方面,包括志愿活动、贫困风险、互联网使用和终身学习等。近年来,建设老年友好型环境受到了广泛关注,研究表明老年友好型环境能够促进不同国家和文化间平等地实现积极老龄化。从上述积极老龄化的发展中可以看出,积极老龄化已逐渐从抽象的概念诠释走向具体的实践支持,并成为部分国家的重要战略。
(一)国外积极老龄化时区演进
研究通过CiteSpace生成积极老龄化研究时区图谱(见图6),线条代表着关键词之间的联系,不同时期的主题继承与发展通过线条路径得以呈现。从关键词时区演进图谱可以看出,最初积极老龄化关注老年人的老化、疾病和身体运动等方面,社会存在对于老年人的偏见。随着时间的演进,积极老龄化研究转向老年人的身体活动,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因素及其影响,强调通过预防摔倒等途径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此后,研究逐渐转向积极和健康老龄化,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对老龄化所面临的各种常见慢性疾病如慢性呼吸道疾病进行了研究,强调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和经济保障。近些年来,随着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大流行,研究发现老年人不仅面临身体健康的问题,心理和社交等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一些相关慢性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症等备受学界关注,成为积极老龄化研究的关注重点。
图6 积极老龄化研究时区图谱
(二)积极老龄化研究趋势分析
突现性(burst detection),即某一时段内引用量有较大变化的情况,研究对积极老龄化的关键词进行突变探测(Burst Detection),提取出频次增长率较高的关键词并显示其增长的起止时间,Year表示关键词出现的首次时间;Strength表示突变强度,强度越高代表短时间内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多;Begin代表该关键词开始的时间;End表示该关键词结束的时间。从关键词突现图谱(图7)可以看出,老年人的疾病、锻炼和身体活动一直以来都是积极老龄化研究的重点,受到学界持续关注。最初社会对老年人存在一定偏见和歧视,而后随着对老年人变老过程及其影响有了深入的认识,学界提出如“成功老龄化”“生产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等概念,积极老龄化也在此背景下产生。积极老龄化将老龄化视作一个贯穿整个生命的历程,而非一个生命阶段,既指向青壮年的积极预防,又指向未来的福祉。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不同国家逐步走向联合共同应对老龄化问题,提出一系列积极老龄化的战略和政策,但囿于不同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特殊性,不同国家的学者基于本国国情对积极老龄化的框架进行修正、补充和优化,提出适合本国国情的积极老龄化理念和测量指标。当前积极老龄化研究已逐渐从以再就业为重点的“生产性模式”演变为更加多元的“综合模式”,以往积极老龄化的观点更加重视老年人特别指年轻老年人的生产性贡献,认为其可以缓解劳动力短缺,增加社会贡献。而现在的积极老龄化则更加聚焦老年人所处的多元复杂的环境因素(如就业、社区、家庭、技术等)对于其“变老”过程的影响,从“健康”“参与”“保障”三大支柱出发,通过制度支持和政策实施来优化其所处环境。在积极老龄化的研究中,高龄老人作为老年人的特殊群体,愈加受到学界的关注。
图7 积极老龄化研究突现关键词图谱
(一)研究结论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成为国际共识。积极老龄化作为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重要理念,已被许多欧盟国家当作战略。研究采用科学知识图谱的方法,通过定量分析WOS核心合集数据库有关国外积极老龄化的1406篇文献,利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进行包括年发文量、主题、机构合作、引文和关键词等可视化分析,通过上述分析绘制积极老龄化研究的知识图谱,从当前纷繁复杂的研究中探寻国外积极老龄化研究的演进趋势,描述积极老龄化研究团体的关联结构,帮助学界更好地理解当前积极老龄化研究中的前沿热点,为积极老龄化研究的合作与政策实践提供参考,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国际积极老龄化研究经历了初步探索期、快速增长期和多元发展期。宏观上来看,积极老龄化研究主要包括老年医学如传染病学、免疫学、普通内科、职业健康和环境科学如公共环境、体育科学和教育学等学科;中观上来看,积极老龄化研究主题较为广泛,涉及营养学、心理学、医学和康复学、经济学等多元学科;微观上来看,积极老龄化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身体机能、医学护理和社会参与等方面。
第二,积极老龄化的研究分布不平衡,研究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部分发展中国家面临老龄人口多、老龄化速度快和未富先老等社会问题,日益重视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社会参与和长期照护等议题进行研究。机构间关于积极老龄化的研究合作多集中于本国的大学,机构之间有一定跨国合作,但积极老龄化研究的国内合作相对更为密切。作者合作呈现聚集式区域分布,区域内部合作较高,区域外部合作较低,部分学术团体形成了关于积极老龄化研究不同的方向。
第三,积极老龄化研究热点主题包括:老年人衰老、疾病和健康研究、老年人社会参与、老年人社会支持以及从理念到战略的积极老龄化实践。时区演进方面,积极老龄化最初关注老年人的老化、疾病、身体运动,研究逐渐转向积极和健康老龄化,近年来老年人心理、社交等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一些相关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症等备受学界关注。老年人的疾病、锻炼和身体活动一直以来都是积极老龄化研究的重点,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不同国家开始逐步走向联合应对老龄化问题,当前积极老龄化研究已逐渐从以再就业为重点的“生产性模式”演变为更加多元的“综合模式”,更加聚焦老年人所处的多元复杂的环境因素对“变老”过程的影响,并通过制度支持和政策实施来优化其所处环境,高龄老人受到学界的关注。
(二)研究展望
当前积极老龄化在中国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积极老龄化”在我国官方政策和倡导话语中,多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式出现。学界更多将积极老龄化当作背景,未来需要培养更多学者和研究团队积极进行专题研究,对积极老龄化的内涵、实践及战略进行本土化研究,与国际积极老龄化研究接轨,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老龄化之路。实践方面,我国也应不断借鉴国际经验,探索积极老龄化的落地措施,具体如下。
1.建立健全积极老龄化政策体系,完善老龄工作顶层设计
政府应积极推动完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完善老龄工作的顶层设计,围绕“健康”“参与”“保障”三大支柱,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老龄化政策实践,确保政策应以增进老年人的福祉、实现老年人的社会价值、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为主要目标,遵循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社会参与等基本原则。同时,在老龄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积极老龄化政策应重点聚焦老年人在养老、医疗、长期护理、老年教育、社会参与和权益保障等方面面临的问题,构建起全面、系统、协调的老龄政策框架,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政策协调与配合,确保政策之间的衔接性和一致性,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老龄政策体系。
2.完善针对老年群体的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和健康支撑体系
社会保障方面,可以从养老、医疗、长期护理和社会救助等方面对老年群体予以保障,提高老年人应对风险的能力。养老保险方面,应继续提高老年人的基础养老金,积极发展个人养老金,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医疗保险方面,应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降低老年人的医疗负担。长期护理保险方面,应稳步扩大试点,让更多老年人纳入参保范围,提升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社会救助方面,应加大老年特困人群的救助力度,为其生活提供必要保障。养老服务方面,应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和人才建设,提升养老服务质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补足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健康支撑方面,应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完善健康服务体系,加快发展老年医学、精神卫生、医疗护理等服务,开展面向老年群体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
3.积极发展老年银发经济,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积极老龄化的实践需要银发经济的推动,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体而言,应积极发展老年民生事业如老年助餐、社区便民和文体服务等,聚焦老年群体的多样化需求,扩大老年产品供给,培育如智慧养老、康复辅助器具和养老金融等新兴老年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增进老年人福祉。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我国应积极推进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加强无障碍和适老化设施建设,推动公共基础设施无障碍建设和家庭的适老化改造,着力弥合老年人的数字鸿沟,提升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水平,让科技为老年群体的社会参与赋能。
4.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形成积极老龄化的社会共识
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基础,需要在社会层面形成积极老龄化共识。通过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主体参与,让老年人在身体、心理、社会和经济等方面保持活力,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享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家庭等多元主体参与积极老龄化实践。企业和社会组织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老年人需求,开发适合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和精神支持。家庭和个人应承担主体责任,关爱老年人并尊重其意愿和选择,支持其参与社会生活。老年人自身也应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最后,应加强积极老龄化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