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潮流。高端服务业是绿色服务业,绿色是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在国际发展绿色化的大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必须通过绿色发展,发展附加值高、技术先进的高端服务业,实现产业结构的绿色重组。创新高端服务业发展模式是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以长江经济带省市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从省际层面对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进行评价。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绿色创新、绿色信贷、产业结构变迁、经济开放程度等会促进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建议长江经济带在国家战略引导下,通过实质性绿色政策的推进,发挥中心城市在高端服务业发展中的领头作用,实现现代产业体系的绿色转型。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绿色转型
中图分类号:F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24)05-0050-12
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潮流。进入21世纪以来,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引领和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各国参与国际竞争的焦点逐渐从货物贸易拓展到服务贸易。服务业成为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制重构的焦点。中国作为资源与人口大国,随着国际竞争压力的增大,必须要把发展之路转向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是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服务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按照主导产业升级理论,服务经济时代主导产业是高端服务业。高端服务业追求高收益性、高产业带动性和绿色环保性。当前,中国正处于从上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关键时期,需要以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整体提升为重点,增强服务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转变服务经济发展模式,推动高端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重要战略支撑。
相比单一经济体,区域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充分享受人才、科技、资金等要素带来的互补效益。中国在经济发展上调整思路,以区域经济为核心,推动圈层经济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长江经济带要成为中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和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2023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省南昌市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这是近八年召开的第四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通过产业全面绿色转型和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河产业带和制造业基地,同时作为中国的巨型流域经济带之一,承担促进中国崛起的历史重任。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设成为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绿色经济带,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必然选择。长江经济带作为未来世界级城市群中的首位区域带,要用21世纪的眼光,以高点定位,把高端服务业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作为知识创新要素的载体与“交流交易”廊道的高端服务业,在长江经济带现代产业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本身不仅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还能够为其他行业提供强有力的知识服务与经济支撑。
(一)关于高端服务业的文献
高端服务业作为中国率先提出的范畴,在国外很少有高端服务业的说法,一般称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欧美发达国家一直高度重视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早在20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均已实现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国内外学者通常把高端服务业定义为现代服务业或知识密集型服务业。Hansen指出现代服务业在扩展劳动分工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Andersson认为现代服务业分布是制造业分布的函数。国内学者刘志彪认为必须通过发展长江沿线生产性服务业的开发开放,以降低制造业的交易成本。高峰、刘志彪提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协同集聚。郑开元选取31个省市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服务业进行研究。余奕杉 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服务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影响。吴传清、邓明亮 运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效应。吴远仁、李淑燕 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得出高端服务业竞争力与高端服务业集聚度、研发要素流动等正相关。王冠凤基于中国各省区市的数据,分析数字经济影响高端服务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内在机理,数字经济会使高端服务业向更高级价值链条延伸。
(二)关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文献
绿色发展现已从一个单纯的经济学名词转化为全人类发展的基本共识。绿色发展最早起源于绿色经济的概念,由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于1989年在《绿色经济的蓝图》中提出,经济发展必须在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国际上正式提出“绿色发展”一词是2002年。有关绿色发展的研究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和认可。目前,国际上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理论的直接研究还比较少,绿色发展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1994年,国内学者熊映梧正式提出“绿色发展”。1998年,戴星翼在《走向绿色的发展》一书中首次明确使用“绿色发展”一词,阐述“通往绿色发展之路”与“可持续的不断增加”的密切联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02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让绿色发展成为一种选择》中明确提出中国应走绿色发展之路。卢丽文、宋德勇、李小帆发现虽然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效率整体水平不高,但是在逐步改善。吴传清、黄磊提出通过大力建设绿色城市群、发展壮大绿色产业等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吴传清、宋筱筱 发现长江经济带的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呈两极分化和梯度分布的特点。陈晓雪、徐楠楠 基于时空面板数据,对长江经济带省市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进行测度,发现绿色发展水平在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差异。田欣、高寒、熊翌灵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视角,阐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崔奇、俞海、王勇 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研究现状、空间格局和制约因素进行了文献梳理。夏晶晶、蔡莹 采用聚类分析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梯队测度和分析。陈芳、张书勤认为创新政策联动机制和提升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协调度是缓解绿色发展不平衡的关键。蔡绍洪、谷城、张再杰12指出环境规制、产业结构高级化等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高作用力影响因子。
张仁杰、董会忠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考察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空间特征。林瑒焱、徐昔保、王维从绿色创新、绿色生活、绿色环境等六个维度分析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马回、尹传斌、李志萌分析发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适中,绿色发展源动力来自区域的聚类关系和绿色发展子系统的协同效应。
(三)研究现状述评
现有研究对于区域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的分析仅停留在个体案例分析的层面,对于案例分析中的经验总结没有提升到更高的区域层面或国家层面。既有研究对于区域与区域之间绿色发展的联动性、协调性问题研究尚浅。尽管学者在长江经济带的服务业绿色发展相关领域进行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但是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的研究内容相当缺乏,几乎空白。因此,本文为弥补现有研究的空白和不足,以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为研究对象,围绕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展开研究,致力于考察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的作用特征及其机理,探索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的实践布局路径。
(一)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现状分析
绿色发展理念是在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沿线各省(市)先后出台若干政策来推进绿色发展,主要包括低碳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生活与消费等方面。绿色与低碳经济已成为未来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方向。从习近平总书记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四次座谈会和各部委发布的政策(见表1)中可以看出一系列顶层政策体系规划的出台和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大局的谋划,充分体现出长江经济带在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支持超大城市上海的崇明区、湖北武汉市、重庆广阳生态岛、江西九江市、湖南岳阳市、浙江丽水市和江西抚州市分别开展绿色发展示范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希望通过先行先试,以点带面,提高长江经济带的经济绿色化程度,支撑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见表2)。
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模式是促进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高端服务业之所以高,从产出结果看,具有高收益、高产业带动力和绿色环保的突出特征,这是高端服务业最根本的特性。高素质、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积累与知识、技术要素源源不断的吸纳是高端服务业的重要基础。高端服务业是知识的集大成者,追求高技术导向,不断探索科技含量高的服务方式,使知识能够在服务过程中实现增值。
表1 关于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会议和政策
表2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试点示范重点任务
高端服务业的特点已经成为一个区域或省市的特色,一个区域或省市在国家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就决定了它的服务业究竟具有什么样的特色。表3是2020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情况一览表,在11个省市中高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之比名列首位的是上海市,上海市的高端服务业占比是52.25%,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紧随其后的是浙江省,高端服务业占比为30.58%。高端服务业增加值排名前三的省市是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高端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最低的是上游中的贵州省,仅为14.57%。贵州省的高端服务业增加值是2597.74亿元,与上海市的高端服务业增加值20221.19亿元相比,仅为上海市的12.85%。金融业作为高端服务业的重点行业,从各省市绿色金融指数来看,上海市的绿色金融指数是0.40,排名第一。浙江省和江苏省的绿色金融指数是0.36、0.35,位列第二、第三。云南省和贵州省的绿色金融指数是0.15,是长江经济带最不发达的绿色金融省份。从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上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达到72232元,超过7万元。从第三产业占GDP之比来看,第三产业占比最高的省市是上海和浙江,分别达到73.15%和55.76%。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第三产业占比较高的省份,其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也较高。从产业发展结构来看,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各省市的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说明工业地位进一步弱化,服务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整体来看,下游省市的高端服务业和绿色金融发展领先于上游和中游省份,但其中安徽省服务业崛起迅速,安徽省的高端服务业发展在长江经济带中排名第四,源于长三角四省市一体化联动发展的带动效应。
在国际发展绿色化的大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必须通过绿色发展,定位于发展附加值高、技术先进的高端服务业,紧抓新兴绿色服务业发展契机和产业结构调整机遇,以金融业、研发业等高端服务业为重点,实现产业结构的绿色重组,推动产业发展向绿色产业链的高端攀升。
表3 2020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情况一览表
(二)研究假设
高端服务业发展通常不走低成本规模扩张的路径,强调差异化和特色化服务,通过承受高成本的供给要素,以获取高收益。高端服务业对实物资源消耗低,不会产生生态环境污染的后果。同时,高端服务业在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中,也会通过研发和高技术推广应用等方式,促使其他产业实施绿色发展,形成高投入高回报的良性循环和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格局。
1.绿色科技创新推动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
技术进步使得绿色发展成为可能。绿色科技创新最终目的是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高端服务业的生命力、活力和影响力就是创新。通过不断追加创新供给要素,将创新要素和服务过程整合,形成新的内在驱动力、产业带动力和融合力。长江经济带应深入贯彻绿色技术创新战略,发挥绿色技术在综合创新中的主导和驱动作用,提高绿色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生产向绿色、低碳和清洁转化,推进跨领域交叉、行业协同创新,促进绿色技术与绿色经济的融合,把长江经济带建成为引领中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
H1:绿色科技创新对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有正向驱动作用
2.绿色金融促进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
金融业作为高成本供给要素的承担者,强调特色化创新发展。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离不开金融的帮助。高端服务业需要绿色金融,为绿色产业融资支持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一方面,绿色金融能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绿色金融的发展还能加速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提升经济的技术含量,缓解环境问题对财政的压力。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高端服务业通过金融服务业的集聚,使之能够充分发挥集群效应、乘数效应和对外辐射力。
H2:绿色金融对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提供正向支持
3.对外开放能提升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的竞争力
开放是全球化时代拓展国家利益的有效策略,只有在开放环境中,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才能提升。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和全面对外开放的重点,以开放的最大优势谋求服务业更大的发展空间。高端服务业新动能培育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开放的外部环境。长江经济带通过开放对接国际规制,通过开放引入外部动力,实现大踏步的追赶型、压缩式增长。高端服务业借助开放带来的巨大改革红利,减少服务业改革成本,加快服务业改革步伐。
H3:对外开放能促进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
(一)模型和变量
1.样本与数据
由于《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口径自2011年起采用新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基于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指数等指标的可得性,本文以长江经济带省市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为研究时段起点,采用2011—2020年数据从省际层面对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进行评价。为了确保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对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和缩尾处理,减少经济波动异方差对实证结果的影响。
2.变量与模型
参考以往既有文献王冠凤、吴远仁等的做法,本文被解释变量为高端服务业占GDP之比(Knowledge Intensive Service Industry,KISI),绿色创新(Green Innovation,GI)、绿色信贷(Green Credit,GC)、数字普惠金融(Digital finance,DF)、金融业增加值区位熵(Value Added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FVA)等指标作为解释变量,财政环保支出(Public Finance Expenditure,PFE)、产业结构(The Ratio of Third Industry,RTI)、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Social Retail Goods,SRG)和经济开放程度(Open Economy,OE)等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变量定义具体见表4。同时,上期高端服务业的影响不可忽视,引入高端服务业占比的滞后一期值作为遗漏变量的代理变量,采用动态面板SYSGMM估计方法,以避免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如下的计量模型对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进行验证:
式(1)中,α0表示常数项,β表示系数向量,ε表示随机扰动项,i和t分别代表省市和年份。
表4 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变量定义
(二)实证与分析
1.基本回归分析
表5是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的估计结果。先运用豪斯曼检验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中进行选择,P值为0.0082,相对而言固定效应模型较优。基于省市面板数据的时间效应和个体效应,再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LSDV进行回归。又可能存在不同个体扰动项的组间异方差和组建同期相关,再运用模型HETONLY验证存在组间异方差,使用面板校正标准误PSAR模型进行估计。因为解释变量与误差项可能并不独立,回归方程存在内生性,最后运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模型SYSGMM进行回归。本文重点报告表5中动态面板的估计结果。
一是高端服务业发展有显著的滞后效应,因为高端服务业中的高级要素禀赋的核心是高端的人力资本。高端人力资本存在时间积累,会有滞后效应。
二是绿色创新(GI)对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分析结果支持本文研究假设H1。作为知识创造和知识创新的驱动者,高端服务业加速了知识在不同经济主体间的流动,密切了技术创新和企业进步的关联,减少了消耗性资源的投入,实现了高产业带动力的提升。绿色创新有利于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战略的推进。
三是绿色信贷(GC)、数字普惠金融(DF)、金融业增加值区位熵(FVA)等金融指标对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分析结果支持本文研究假设H2。说明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离不开金融体系的大力支持,金融支持力度的加大有助于企业绿色发展。绿色创新和金融资本有效衔接,能帮助一些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借助金融支持,充分利用金融系统来直接获取相关先进技术,快速提升自身的绿色发展效率。
四是财政环保支出(PFE)对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有较显著的正向作用。各省市的财政环境保护支出代表各省市对当地环境管制的强度。各省市环境管制强度的提高对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有一定的正向作用。
五是结构变迁方面用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表示即产业结构。产业结构(RTI)对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因为产业结构变动是绿色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第三产业与第一、二产业相比,对区域环境污染影响最小。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高,说明该区域环境污染越小,绿色发展情况越好。
六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SRG)对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商品消费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居民收入的提高带来的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趋势。居民收入的提高不仅扩大了物质产品消费,也使服务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均得以提升,尤其是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不断提升,需要培育和发展出更加丰富的服务市场形态,因而能促进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通过构建现代服务市场,强化服务市场与传统商品市场的有机融合,从而加速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提供更多优质优价的商品与服务,提高消费满意度和幸福感。
七是经济开放程度(OE)对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有正向促进作用,分析结果支持本文研究假设H3。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加快服务改革步伐,增强服务业体制机制对高标准新规则的适应性,对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表5 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检验结果
2.稳健性检验
本文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识别在0.25、0.5、0.75分位点不同水平下,绿色创新、绿色信贷、经济开放程度等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高端服务业的影响。从表6的稳健性结果看,相关回归系数的方向和符号也未发生转变,支持所得结论的合理性。
表6 稳健性检验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结构中重要的黄金走廊。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发展带,不仅是中国经济支撑带,还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也是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并极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城市群连绵带。到2030年在长江上中下游将形成城市群连绵带,打造出中国“国家经济地理横轴”。高端服务业是绿色服务业,绿色是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发展高端服务业是在目前长江经济带严峻的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的压力下,高端服务业发展战略必须及早实施的紧要任务。通过统筹考虑引导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的合理布局和有序转移,着力推动区域经济规划突破行政区划乃至国界限制,跨市、跨省乃至跨国整合生产要素,一定会带领长江区域经济发展跨上新的台阶,向培育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端服务业城市集群而努力。
(一)研究结论
本文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国家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双创带动发展的背景下,长江经济带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由大工业时代走向创新创业驱动时代。长江经济带建设已经进入绿色发展阶段,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绿色服务业,通过绿色创新发展打造具有重大影响的绿色经济示范带是贯穿整个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主旋律。长江经济带是国家和区域重要的金融中心。绿色金融通常被认为能对环境保护和资源配置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发展多层次、跨区域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助力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战略。同时,环境规制作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关键抓手,《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已把“建立健全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写入五条基本原则之首。另外,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的绿色发展也依赖于居民收入总水平的持续上升,应密切关联和依靠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充分释放消费潜力,提升消费能力。并通过高端服务业的外部开放,更好地适应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的要求。
(二)研究启示
1.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在国家战略引导下,应致力于成为全球重要的高端服务业绿色创新发展集聚地和高地。绿色创新通过融合绿色发展与创新驱动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打破传统黑色发展模式,是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绿色创新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环境污染,从而有利于高端服务业高质量转型发展。高端服务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应重视高端服务业研发创新机制的设计,服务创新被认为是推动高端服务业实现优质发展的动力来源。高端服务业将为长江经济带摆脱传统增长路径依赖,成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道路的新动能。当前,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企业的层次水平还有待提升。绿色创新是高端服务业提质增效升级,实现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的重要手段。在绿色创新要素的驱动下,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改造,带来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的新技术、新动能和新增长点。
2.长江经济带应成为绿色金融创新的策源地,以绿色金融强势支持高端服务业的绿色发展。绿色金融作为绿色经济的催化剂是支撑绿色发展的核心力量。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重要的金融中心集聚地,金融要素齐全,具有绿色金融蓬勃生长的土壤,对内对外连接和辐射优势明显占优,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长江经济带在促进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应强化绿色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发挥绿色金融的调节作用,不断提高绿色金融服务绿色经济的效率,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最终实现经济的绿色增长,成为全球重要的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的门户。
3.长江经济带应大力推进实质性绿色政策,推动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的整体步伐。在逐步加大环境规制倒逼绿色创新的前提下,各省市地方政府创新财政税收、绿色金融、政府购买等实质性绿色政策,激发绿色转型活力,助推高端服务业绿色创新发展水平整体跳跃到较高水平或者高水平阶段。政府主导的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区域协同共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的绿色发展区域一体化战略,打破属地治理格局,加快省市间绿色政策协调、资源信息共享机制,构建区域高端服务业绿色发展共赢的长效机制。
4.长江作为中国经济大动脉,应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在高端服务业发展中的领头作用,建立比较优势,向现代产业体系转型。长江经济带面向未来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必须进行要素禀赋的升级,这就是高级要素禀赋。高级要素禀赋的核心是高端的人力资本,它是现代产业体系需要拥有的新比较优势核心。通过上海等中心城市的带动,辅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充分发挥武汉、重庆等中上游城市及次一线城市的助推作用,加强中心一线城市与其他省市的高端服务业分工和协同互补,通过区域市场一体化,实现各类高级要素禀赋在区域内充分高效自由流动。高端服务业通过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人力资本的内在品质,实现知识积累和创新能力培育,获得产业的比较优势,使长江经济带获得更多企业链、价值链主导升级的“话语权”。
5.长江经济带应建立绿色发展目标与产业协同机制。以长江沿线生态环境机构为依托,建立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政府及生态组织绿色发展协同机制。推动长江经济带沿线政府、行业协会在环境治理政策上绿色协同,建立绿色发展目标与产业协同机制,在各省市产业发展目标、产业发展战略、产业群布局方面融入绿色发展。探索生态环境多元化供给的服务市场化定价机制,加强沿线省市跨区域重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治理合作。建立上下游生态保护补偿与补贴制度,建立政府、环保组织与环保协会、居民多元主体共同提升环境治理的机制,加快形成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经济转型发展共赢的城市间协调机制。